汽车维修中的“调整”作业

    在汽车维修实践中,某些零件磨损后,常常采用调整的方法来恢复各运动副间的配合关系,从而达到或基本达到车辆原来的技术指标。操作时,一般不需要对磨损部件进行修补和加工,或仅做简单的修整。“调整”作业工艺简单,成本低廉,收效迅速。

    一、规程性调整

    此类调整作业是指在车辆设计时,就考虑了某些部件磨损到一定限度后,可通过调整来弥补的作业。我们只需按规程调整即可,不需要对磨损部件进行加工。例如:

    1.发动机气门间惊。由于配气机构在工作中产生磨损,使气门间隙发生改变,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,可以通过调整改变调整螺丝的长度,从而调整其相互配合关系,使气门间隙能迅速恢复正常。

    2.变速操纵拉杆。某些车型,尤其是平头驾驶室车型,从变速杆到变速器,中间经过一系列拉杆传动,拉杆球头等磨损后,会感觉换档极为不便,甚至找不到档位,此时,可以通过调整拉杆的长度恢复正常功能。

    3.主减速器主、从动齿轮副。由于长期磨损的结果,主减速器主、从动齿轮齿侧间隙增大,可通过增减主动锥齿轮座与主减速器壳之间的调整垫片,使之恢复正常。

    4.柴油机供油提前角。发动机工作时间长久,由于多种原因,喷油泵的供油提前角需要调整。对于没有联轴节的分配泵供给系,可通过向缸体的内侧或外侧转动喷油泵来恢复正常供油提前角;对于有联轴节的直列泵,可通过转动喷油泵凸轮轴来恢复正常供油提前角。

    5.轮胎。由于全车负荷、制动力、道路等因素影响,使得各轮胎磨损不等,可采用轮胎换位方法,使全车轮胎负荷合理,磨损均匀,延长轮胎使用寿命。

    另外,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、制动踏板自由行程、方向盘自由行程、制动器间隙、机油压力、动力转向系统压力、气路压力、前轮前束、转向轮转向角度、汽油机点火时间、齿轮式油泵盖端面间隙等失常,也需要通过调整来恢复正常值。

    二、修理性调整

    针对配合副间有些部位磨损严重,有些都位磨损较轻或根本没有磨损的实际情况,可以把偏磨的零件调换位置或转动一个方向,利用未磨损的部位继续工作,恢复正常的配合关系,必要时可对部件进行加工。例如:

    1.飞轮齿圈。飞轮齿圈的轮齿磨损是单面不均匀磨损,可以将齿圈压下后,翻转180°重新压上,使轮齿未磨损的一面投入工作。

    2.驾驶室翻转机构。某些平头驾驶室使用时间长久,翻转机构弹性减弱,致使翻转驾驶室时,感觉沉重,可通过调整扭力杠与驾驶室托架之间的花键配合位置来恢复正常。

    3.配气相位。经过检测,配气相位如与标准不符,可通过改变固定正时齿轮与凸轮轴的半月键的端面形状来实现。该键的矩形端面可改制成阶梯形,使键的上下有所偏移,从而修正配气相位。

    4.轴上键槽。某些轴类零件键槽磨损后,在强度许可的情况下,可将轴转动一个角度重新铣出键槽,继续使用。

    5.喷油泵柱塞副。柱塞副磨损后,泄油量增加,影响供油量,可通过改变柱塞斜槽与套筒出油孔的相对位置来调整供油量。

    此外,曲轴轴向间隙可通过调整止推片厚度来控制在正常范围。此类调整作为一种修理方法,无章可循,需要我们在维修时,多动脑筋,勤于思考,并注意对成功经验的总结推广。

    “调整”作业虽然简单易行,但某些零件在工作面严重磨损的情况下,往往不能完全恢复原始配合性能。例如:轴与滑动轴承的配合,如图 1所示,轴承与轴之间的间隙可以用垫片调整。当轴或轴承磨损后间隙达到最大值Smax,此时,我们可抽去垫片恢复到初始间隙S0。对于承受有冲击载荷的运动副,由于调整后间隙缩小,工作性能明显改善,冲击大大减轻。然而,轴承负荷区的弧长和曲率半径未因调整而改变;仍维持在磨损后的状态,因而轴承模形间隙并未改变,油膜的支承能力未得到恢复轴与轴承的润滑条件也未改善,继续工作时,将加剧磨损。

    总之,“调整”作业是汽车维修中最简单而又最经济的一种方法。

[关闭本窗口]